学院新闻

更多>>

信息速递

首页>>信息速递

“墨”问前程——中国画人才培养成果展 系列活动

|中国诗词与绘画中的诗意赏析

发布时间:2025-10-31 浏览次数:163

    2025年10月29日,在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举办“‘墨’问前程——中国画人才培养成果展”系列活动,本次活动以“中国诗词与绘画中的诗意赏析”为主题,由策展人冷艺丹主持,特邀嘉宾天津科技大学副教授、工业设计师、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白仁飞老师,参展优秀毕业生苏浩森共同完成。吸引了众多在校同学到场聆听。


图片 1.png

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优秀毕业生 苏浩森

 

    聚焦于一个核心概念——“诗意感知”。主讲人苏浩森指出,中国画与诗词中的诗意,并非客观存在于景物之中,而是源于创作者与欣赏者心灵的共同创造。正如“秋风吹渭水,落叶满长安”,画意与诗情一样,需要观者以独特的个人生命体验去“感”,方能有所“知”。这种超越逻辑分析的审美体验,是连接诗、画两种艺术形式的无形桥梁。通过精析李煜“林花谢了春红”的无奈、辛弃疾“把吴钩看了”的悲愤等经典词句,生动演示了如何将文字转化为意象,又将深刻的情感共鸣寓于笔墨丹青之中,正是这种对人生“无可奈何”之共情的深刻感知,推动了中国文人“以诗词入画,以画境写诗”的创作实践,锤炼了中国艺术独特的意境美学。


图片 2.png

天津科技大学副教授、工业设计师、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白仁飞老师


    特邀嘉宾白仁飞老师从个人诗集中举例分析,引出创作的感悟:我们捕捉瞬时的情绪,通过独特的感知将其外化,借助深厚的哲思为其定调,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精神的共鸣与表达。这个思考过程,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世界、表达情感的经典范式与深厚底蕴,让个人的、现代的感悟,得以在一个宏大的叙事谱系中找到共鸣与回响。


图片 3.png

从左到右:学生许文琳、冷艺丹老师、白仁飞副教授、毕业生苏浩森、高群主任、刘蕊老师

 

     在活动的尾声,一场开放的提问对话为整场活动进行了精彩的梳理与升华。综合绘画系高群主任从专业角度出发,阐述了如何将中国传统诗画中的“诗意”与“写意”精神转化为当代绘画的视觉语言,强调了文化根脉在艺术创新中的核心地位。刘蕊老师则在人文修养与家国情怀的层面进行解读,剖析了艺术创作中“情绪、感知、哲思”的升华过程对塑造青年学子健全人格的深远影响。最后,学生许文琳同学分享了他的感悟,坦言此次活动让他体会到创作是一场向内探寻的精神之旅。

     本次系列活动还将围绕中国画创作与人才培养等主题开展其他活动,旨在为在校的同学们启迪中国画学习的艺术思路,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


文章来源|综合绘画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