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24日,由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主办、天津市河北区美术家协会协办的“‘墨’问前程——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综合绘画系中国画人才培养成果展”在学院展览馆正式与观众见面,我院领导、师生共百余人来到了现场。展览聚焦吴钊金、许长智、徐航琦、苏浩森四位优秀毕业生的艺术创作,系统展示了他们在传统与当代之间的探索成果。

展览全体合影
我院高度重视综合绘画系的建设与发展,在教学资源、师资配备和展览空间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,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。展览由综合绘画系主任高群担任总策划,阮克敏担任学术主持,冷艺丹担任策展人,高群、纪韫喆、张晨宇、刘蕊共同负责展览统筹,高潇纯担任视觉设计。
本次展览以“不忘初心‘墨’问前程”为主题,通过近年创作的优秀作品,呈现了四位优秀毕业生在中国画领域的深入探索。他们的作品在坚守中国画本质的同时,大胆突破专业壁垒,广泛融合其他画种与新媒介等创作语言,展现出跨界融合、形式多元的鲜明特征。
我院综合绘画系在中国画教学中,构建了独具特色的“笔墨—造型—观念”三位一体课程体系。教学注重“溯本”,引导学生通过高仿复制与静观默会,深入理解传统笔法墨法;强调“格物”,培养学生“以形写神”的观察与表达能力;致力于“开境”,鼓励学生将水墨基因植入当代语境,实现艺术创新
研讨会全体合影
开展当日还举办了专题学术研讨会。到场嘉宾包括我院教授、原国画系主任、著名画家阮克敏,天津市民革画院常务副院长、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高学年,天津市九三学社书画院副院长、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史玉,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民族处主任胡阶庆,天津京剧院著名梅派青衣曹馨月,天津音乐学院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、河西区文旅局副局长王娜,我院综合绘画系系主任高群、副教授纪韫喆、青年教师张晨宇,王氏奕博集团董事长王朝红,以及青年艺术家张胜男、张振华、郭慧等。与会专家们围绕中国画教学创新、传统笔墨语言的当代转换、跨学科艺术融合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,为中国画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。
阮克敏 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授 原国画系主任
阮克敏教授提出,四位优秀毕业生虽然出自同一教学系统,却呈现出“和而不同”的笔墨光谱:或深耕宋元,以“铁线皴”重构笔墨筋骨;或化用没骨,将“水渍痕”转译为当代水墨涟漪;或引入敦煌矿物颜料,让“青绿”与“霓虹”同色。他们作品既可见之传统内功,又可见“视觉维度”之当代拓展,显现出“两端深入,中间融合”的现代中国画教学理念。

高学年 天津市民革画院常务副院长 天津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
民革画院高学年院长对青年一代的艺术才华给予高度评价。苏浩森融会贯通,将中国画与传统医学结合,风格独特;许长智风格鲜明,用色精炼,探索深入;徐航琦笔触大胆,深谙国画精髓且传承有序;吴钊金尤为难得,在诗、书、画、印上均有造诣,格局开阔,气韵生动。高学年总结道,从这些年轻人身上看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生生不息的希望,并鼓励他们坚守热爱,在艺术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,预祝展览圆满成功。
许长智 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优秀毕业生
学生代表许长智发言,四位同学能够联合举办这次展览展示阶段性的创作,离不开母校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这片艺术沃土的滋养,离不开综合绘画系老师们多年来的辛勤培育。是母校教会我们如何观察、如何思考、如何创造。“墨”问前程,这个名字寓意深远。以墨为舟,勤勉探索,前路虽远,行则将至。我们愿以此为新的起点,在艺术的道路上继续求索,不负母校厚望,不负时代韶华。
高群 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综合绘画系主任
高群主任总结,他曾与阮老师探讨学生们的未来,认为若能持之以恒,无需十年,五年内他们必将达到新的艺术高度。他表示,自己在现场未对展览作品多做点评,是因更希望以“冷眼”视角客观审视,从而精准发现问题,这比“热眼”的熟悉与赞赏更为重要。最后高群主任诚挚感谢到场嘉宾的畅所欲言,为学生们提出宝贵意见。他强调,这些批评与建议对年轻人的成长至关重要,并再次代表学生们向大家的支持致谢。
研讨会现场
本次展览将教学、创作与展示有机融合,推动“教室”延伸至“社会现场”,“作业”升华为“作品”,“课堂”拓展为“交流平台”,形成了教学成果向社会辐射的良性循环。展览不仅是对四位毕业生艺术探索的阶段性总结,也是学院中国画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。
展览将持续至11月24日。在此期间,四位优秀毕业生望观众到场近距离感受他们对传统的敬畏、对创新的热忱,以及那份不忘初心、“墨”问前程的从容与坚定。
参展艺术家介绍:


《岁寒四友》 水墨写意 300×150cm 2025


《双鹿溪涧图》 国画工笔 45×50cm 2023
《春秋》《冬夏》 纸本设色 65cm*150cm 2025

《玄鹤灵瑞图》纸本设色 155x44 cm 2023
文章来源:综合绘画系

